民意调查是一种实时快照,而模型则是关于概率,我们有理由认为,公众不理解两者之间的关键区别,或者是媒体在传达这一区别方面方面做得不好。
“总统选举的明显结果在民意调查和预测结果的‘可能区间’之内,”《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的戴维·拜勒(David Byler)写道。“这些区间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尽管有些读者将这些数学分析视为对未来的预测,但是这样的期望是不可能的。”
但是图菲克奇认为,这是比沟通失败更深层的问题。在天气预报中,无论是基本假设(大气动力学)还是测算(来自大量观测站多年的详细数据)都是高度复杂的。但在政治上,“我们根本没有类似的知识或数据,”她写道。“虽然我们有一些关于影响选民因素的理论,但我们对人们为什么这样投票没有细致的理解,我们掌握的民调数据也相对较少。”
正如肯尼迪所写的那样,结果是,全国性民调更有助于传达公众对重大问题和候选人的看法,而不是预测选举人团的胜利者。
民调还有未来吗?
撇开使用建模的问题不谈,我们仍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多民调机构会分别犯同样的错误,低估特朗普在全国的支持率。“我们在2018年对中期选举的预测使用了同样的分析方法,结果是准确的,”冈萨雷斯写道。“未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民调业是否已经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还是只在有特朗普参选的选举中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