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仁:cKM免费翻墙网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三个观点:第一:“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第二:“大一统”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第三:“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cKM免费翻墙网
一、“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cKM免费翻墙网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日趋常态化,民族分裂势力日益张扬,宗教极端思想借助网络手段加速蔓延,多民族国家内部凝聚力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和消解,中华民族也面临这种风险。cKM免费翻墙网
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官方首度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这标志着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思路的革命性转变。cKM免费翻墙网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交往交流交融”,“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KM免费翻墙网
“中 华民族”一词出于晚清,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首先使用。上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之中,中华民族认同问题,即国家认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举两个例子:cKM免费翻墙网
第一:200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组织编写并向全国中小学发行民族团结教育四本系列教材: 《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新疆等地区的一些学者尖锐指出,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统编的教材,主要讲各个民族的分界 差异、所属不同,主导倾向是强化各民族的“分”而不是“合”,容易导致民族分界意识的增强,不利于中华民族认同和边疆长治久安。该教材几乎不讲中华大家庭 各民族的血肉联系,融合共通,不讲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而对中国民族状况,“多元”讲得很多,“一体性”几乎不讲。在统一的中华民族内,如果不讲共同性, 而是片面强调本民族所属,强化本民族意识,强化分界意识,不利于中华认同、国家认同,不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势必淡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 有害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基础,其潜在危险不容低估。cKM免费翻墙网
第二:2016年6 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这个议题立即成为习五一微博上的热点话题。我认为,征求意见稿实际 上主要侧重于“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这个条例不是在促进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而是在各个民族文化之间打隔离墙,突出少数民族特殊论。”cKM免费翻墙网
中 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尊重多元,重在一体,文化的一体性,攸关中华文明的生死存亡。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劫难而不死,就在于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 力。城市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现代文化的融炉,担负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培育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力,实现中华文明崛起的重任。意见稿:“拔高少数民族的 地位,赋予其政治、经济与文化特权,背离宪法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损害城市文化融炉的现代定位。少数民族需要以平等的姿态,融入主体文化。民族隔离政策, 只能造成文化割裂,损害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直至民族冲突。”cKM免费翻墙网
促进民族政策 向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方向调整,将多民族整合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呈现出的特征,“多元”是 要素,“一体”才是主线。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的一体化,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cKM免费翻墙网
二、“大一统”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cKM免费翻墙网
“大 一统”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之一。“大一统”思想,孔子首倡,“大一统” 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中庸》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不断丰富发展。从墨子的“一同天下”,孟子的“定于一”,到 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的“一匡天下”,先秦的“大一统”思想,历经世代传承,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cKM免费翻墙网
公 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第一次实现政治、经济、 文化、地域上的统一,将先秦时代的“大一统”理想变成现实。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将中国纳入统一的模式。为 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帝国统一,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想,确立儒家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中国独特的思维观念,带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秦汉时代奠定的中华“大一统”观念, 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民族心理特质,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cKM免费翻墙网
从古至 今的“大一统”的理念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境内先后出现过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九次大统一的王朝,虽 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四分五裂的时局,但分裂总是支流,统一的历史大趋势不可阻挡。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这是中华 文明强大生命力量的源泉。cKM免费翻墙网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往交 流,“大一统”有利于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文明。“大一统”国家的体制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经历数千年的历史风云,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 民族共同体。而19世纪世界上著名的多元宗教和多元民族的国家,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印度莫卧尔帝国、奥匈帝国等等,现在都已经土崩瓦解。当代中国 承袭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cKM免费翻墙网
三、“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cKM免费翻墙网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文主义思想丰富多彩,儒释道多元兼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值得珍视思想精华。cKM免费翻墙网
中 国古代先哲提出“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哲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古代汉语中的“天”是个模糊概念。将“天”解释为自然,可以属于无神论范畴,将“天”视为 “神”或“上帝”,可以属于有神论范畴。“究天人之际”,作“天人之辨”成为中国哲学思考的重大命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争论从古至今。cKM免费翻墙网
中 国古代宗教神学比较单薄,直到春秋战国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形成时期,还没有形成唯一至上神的概念。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不语怪力乱神”而著称。“以人为本” 是相对于宗教“以神为本”而言。孔子虽然承认天命,而怀疑鬼神。他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他认为人生最终要的是提高道德觉悟,而不必 求助于鬼神。孔子认为应重视生的问题。《论语》记载: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对鬼神采取存疑的态度,既不否定,亦 不肯定,但认为应该努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必向鬼神祈祷。cKM免费翻墙网
许多中国古 代思想家所谓的“天”,其本质是必然意义的天而不是神。这些思想家认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天人关系中,提出“人为本” 的命题,最早是荀子。他强调“明天人之分”,批判天神崇拜,将人格化的“天”改造为自然的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KM免费翻墙网
中 国古代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概念的哲学家是管子。《管子》说:“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句话的大意是:成就霸业的开始,就 要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得到治理则国家稳固,百姓民不聊生,发生动乱则国家趋于危亡。这里所谓霸王,就是指强国之道。管子所说的“以人为本”,是 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cKM免费翻墙网
孟子考察决定国家命运的力量,权衡君与 民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实行残暴 的统治时,人民有理由起来造反,推翻残暴的君主。从两宋起,《孟子》成了封建社会各阶层的必读教材,“人为本”,“民为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 理念。虽然“民贵君轻”的理念与近现代权利观念有着质的差异,然而,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民众重要性的认识,闪烁着真理的光芒!cKM免费翻墙网
我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大一统”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都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智慧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将按照时代的新 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cKM免费翻墙网
谢谢各位!cKM免费翻墙网
注释:本文是习五一教授在2018年5月6日第二届“问道玉渊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发言稿cKM免费翻墙网
cKM免费翻墙网
来自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23784285928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