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官方通报典型案例,中国留学生沦为“钱骡”还被精神控制
【2025年3月11日讯】mme免费翻墙网
澳大利亚都市报3月11日消息 近期,中国驻布里斯班和墨尔本总领馆接连接到中国留学生的求助,反映遭遇“钱骡(Money Mule)”诈骗、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部分学生因缺乏防范意识,无意中卷入犯罪,甚至面临法律风险。驻澳使领馆紧急提醒广大留学生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mme免费翻墙网
一名中国留学生接到“澳大利亚电信公司客服”电话,称其名下手机号码涉及违法活动,随后电话被转接至冒充“国内公安机关”的诈骗团伙。对方能准确报出该学生的身份证号、出入境记录等信息,进一步要求其下载Skype,并拍摄手持护照的照片发送过去。mme免费翻墙网
在诈骗分子的24小时精神控制下,该学生最终向葡萄牙账户转账,直到家人发现才报警。令人震惊的是,该葡萄牙银行账户竟然是以受害者本人名义开设的,使其成为犯罪集团转移资金的“钱骡”。mme免费翻墙网
警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胁迫参与洗钱,在澳大利亚均属违法行为,最高可判15年监禁!mme免费翻墙网
电信诈骗再升级,假冒公检法、使馆、快递公司频发mme免费翻墙网
2025年新学年伊始,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收到多起举报,诈骗团伙利用技术伪造官方电话号码,冒充澳大利亚电信公司、国际快递、驻澳使领馆、国家反诈中心等,以“涉嫌违法”“护照签证问题”“保证金缴纳”等为由实施诈骗。mme免费翻墙网
诈骗套路揭秘mme免费翻墙网
假冒国内公检法 —— 以涉嫌犯罪为由,威胁受害人缴纳“保释金”,否则遣返、退学或逮捕。mme免费翻墙网
冒充中国驻澳使领馆 —— 诈骗分子伪造驻澳使馆、12308热线来电,谎称护照或签证存在问题,威胁取消签证或遣返。mme免费翻墙网
伪装澳大利亚电信运营商、快递公司 —— 以“手机卡涉嫌诈骗”或“快递包裹违规”为借口,恐吓受害人提供银行账户或支付“调查费用”。mme免费翻墙网
假冒高校、政府机构 —— 以未缴清学费、健康检查不合格等为借口,诱导受害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mme免费翻墙网
社交媒体诈骗 —— 通过微信、小红书、TikTok等平台,实施非法换汇、投资骗局、网恋“杀猪盘”等。mme免费翻墙网
虚拟绑架 —— 诈骗分子通过威胁、孤立受害人,逼迫其与家人断联,伪造“绑架”场景骗取赎金。mme免费翻墙网
如何防范?牢记这五点!mme免费翻墙网
保护个人信息 —— 切勿泄露护照、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mme免费翻墙网
核实身份 —— 官方机构不会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办案!收到可疑电话时,主动拨打官方机构网站公布的号码确认。mme免费翻墙网
谨慎交易 —— 不向陌生账户转账,切勿轻信“安全账户”“保释金”等骗局。mme免费翻墙网
警惕恐吓与诱惑 —— 遇到“威胁遣返”“轻松赚快钱”等信息,务必提高警觉,向家人或警方核实情况。mme免费翻墙网
增强反诈意识 —— 关注中国驻澳使领馆、外交部12308公众号,学习最新诈骗手法,防止被骗。mme免费翻墙网
mme免费翻墙网
消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