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 请……
作者:
日期:2020-02-02 14:22:50
内容:

原题:深圳患者粪便中检出新冠病毒,警惕香港淘大花园教训再现

官方最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越来越显示出与SARS(非典)曾展现的特征:粪口传播。这是在之前防控措施中所没有提到的,仅有的呼吸道传播防控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局势。

2月1日,深圳卫健委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

“粪口传播是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在SARS期间已经说过这个问题,当时香港淘大花园事件,就是典型的粪口传播带来的。所以要警惕粪口传播,提醒公众防止手指头沾上病毒。这也是之前要提醒大家按电梯以及使用信用卡的原因之一。”一位资深病毒学家表示。

在2003年6月10日的《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SARS 在香港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论文,调查发现患有慢性肾衰的源头病人3月14日已呈现 SARS病征,他3月14日和19日曾到淘大花园E座其弟家中探访,期间因腹泻而使用该单位的厕所。自3月26日接报个案截至4月21日,淘大花园共有 328宗SARS个案。同时,调查亦发现淘大花园感染个案除了SARS的常见病征 ,约66%的个案呈现腹泻征状 。

“腹泻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特征之一,但是目前还不知道具体占多少比例。”一位参与临床救治的医生表示。

随着疫情的进展,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学认识,也在不断更新。而对防控措施更需要及时更新,特别是通过粪口传播以及腹泻患者的防控,都需要加大防控措施。

另据新华社报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基于临床新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系列症候群,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持续开展相关观察研究。该院呼吸内科张旃副教 授、消化内科安萍副教授等观察到,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首发症状仅为腹泻,怀疑消化系统也可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后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 正丽研究员实验室从这些患者的大便和肛拭子中发现病毒核酸。

研究团队据此提出,在前期国家权威指南提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基础上,新型冠状病毒还存在一定的粪口传播。临床医师特别是消化内科医师应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典型症状,针对患者呕吐物、粪便等做好个人防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汤博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正是他一直担心的事情,没想到还是发生了。

汤博士说,此前,他一直呼吁警惕新冠病毒通过人体的排泄物(如粪便和尿液)传染的可能性,这一块一直重视不够,此前只是把痰液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途 径,在确诊实验的时候,也主要是检测痰液中的核酸,核酸是病毒的基本成分,还有一些辅助检测,比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之类,但是排泄物一直没有引起检 测的重视。

汤博士的这个担心,来自于他日常从事的工作和此前关注到的一些对SARS的研究论文。他表示,一些基于SARS的研究,患者的排泄物中,粪便检测出阳性的概率是90%多,尿液是40%多,痰液是30%左右。

而新冠病毒跟SARS病毒又非常相似,科研人员将两者序列进行比对,发现高度同源,有80%的相似性,所以很难排除新冠病毒不会通过粪便进行污染。

汤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次新冠肺炎,痰液是大家最关注的,忽视了排泄物这一传播途径,会造成严重后果。虽然粪便和尿液在公共场合可能不容易传播,但是如果是在家里,或者公共厕所里面,就很容易传播,这也是我们强调要多洗手的原因。

此外,这对很多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个警示。汤博士提示,此前对发热门诊和一线新冠病毒检测的人员要求严格防护,但一些从事粪便检测的人员没有这个风 险意识,只是穿着很普通的白大褂,达不到防护要求,在检测操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气溶胶,这个东西呼吸到人体,一旦遇到新冠病毒,很容易被感染。

汤博士最后提醒,即使是排泄物等检测,也要做好防护,严格注意佩戴口罩,同时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另外,在病毒标本检测中,要做好严格区分和包装,以防混杂,造成传染危险增高。

责编:杨小刚



新冠病毒或存在粪口传播风险 切记饭前便后洗手20秒

2月1日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提到粪口传播,很多人会回忆起非典期间淘大花园重度感染事件,单元楼的下水道布置会不会形成交叉感染?阻断粪口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杨先照。

“目前,只是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此外尚未有其他证据证实,此次新冠 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但主要传播途径仍为飞沫、接触传播。” 杨先照表示,医院中,对特殊病人的下水道会进行专门处理,但一般情况下,病毒在下水道存活的时间不会太长,公众不必过度恐慌。

什么是粪口传播?

粪口途径是传染病的一种传播方式,也叫作经消化道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那么就会病从口入,导致传染给其他人。

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比如,农民用病毒污染的粪便给蔬菜施肥,如果没有将这些食物充分洗净烧熟,吃了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被感染;再如,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没有洗手,又直接用 手接触了别人的食物或餐具,那一起用餐的小伙伴们就会被感染。

切断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在杨先照看来,切断粪口传播,除了不喝生水、不食生食外,“饭前便后”的洗手十分重要。洗手时应注意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并用流动水冲洗,时长不少于20秒。

“保持手卫生是避免病菌传播以及预防医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因为手是最容易传播病毒细菌的身体部位,80%的病原体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的。” 国家卫健委院感专家组成员、浙大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陆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洗手原本就是防控工作中的必须步骤,也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预防感染措施中最 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校对 刘军

图片 视觉中国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