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
作者:
日期:2016-08-12 10:51:26
内容: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因此太多的人见异思迁!

你为什么渴望多样化的性伴侣?

朱晓宇

大脑靠神经元传递信息,但是神经元中间留有缝隙,就像两座山崖之间的峡谷,信息必须从一座山崖跳到另一座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当信息到达神经元的山崖“触突”时,触突就会释放出神经介质多巴胺,把信息传送到相邻的神经元的触突。多巴胺的这一功能是瑞典科学家200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阿韦德·卡尔森 (Arvid Carlsson)于1957年发现的。

斯蒂芬·克兰在《幸福的科学》(TheScience of Happiness) 一书中讲述了脑病患者雷纳德的故事。雷纳德由于脑部感染变得全身瘫痪,成了一具活木乃伊,他的精神陷入极度痛苦。医生经过反复研究,发现雷纳德瘫痪的原因是大脑中缺少多巴胺,于是专家们决定给他注射L-Dopa为他人工地补充多巴胺。雷纳德接受注射后仅仅两周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由活动了,所有人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不幸的是这种状况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几个星期后,雷纳德开始感觉到强烈的权力欲和性欲。他开始不断地骚扰护士,并觉得自己是个万能的超人,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只用了三个星期就完成了一部几百页的自传。后来,他越来越疯狂,脑子里充满了幻觉,常常觉得被魔鬼包围掉进陷阱里无法脱身。有一次当他想用枕头闷死自己的时候,医生决定停止给他注射L-Dopa。几天以后,可怜的雷纳德又回到了原来的全身瘫痪状态,1981年他在这种状态中离开了人世。

从雷纳德的疾病和治疗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多巴胺的神奇功效,如果大脑缺少多巴胺,人就无法控制肌肉的收缩,因此无法用意志支配身体,以致于全身瘫痪。当多巴胺含量正常时,大脑可以向肢体发出指令有效地控制身体的活动,同时,多巴胺也能够刺激好奇心,增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注意力和性欲。

脑神经科学家发现,人在拥有强烈的欲望并期待它得到满足的时候是最快乐的,这种感觉令人痴迷。相信许多人记得初恋时忐忑不安的激动,也有一些人为了重新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而不断寻找新的恋情。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他最喜欢恋爱最初的感觉,他也把自己比作文学大师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唯一不同的是包法利夫人为了追求恋爱的感觉而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萨特却一边不断地恋爱着一边活到了寿终正寝。

在恋爱和性上,期待系统使人渴望新鲜感和多样化,动物实验的例子比比皆是。实验人员把两只异性老鼠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它们立刻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很快便开始交配,结束后不久,又开始第二次,四五次之后,雄鼠的兴趣突然消失了,它趴在原地不再动弹。实验人员猜想它可能是太累了需要休息,但此时,如果把一只新的雌鼠放在笼子里,一动不动的雄鼠就会立刻一跃而起,向新的雌鼠飞奔过去,新一轮的两性游戏又开始了。

加拿大脑科学家安东尼·菲利浦的研究表明,动物对性伴侣的欲望是可以测量的。例如,仅仅看到玻璃屏后陌生的雌鼠就会使雄鼠的多巴胺增长44%,在即将交配的时候,雄鼠的多巴胺持续增长,一直上升到正常水平的两倍,性高潮之后则急剧下降。如果下一次和同一位性伙伴交配,多巴胺的增长会比前一次微弱,几次之后,多巴胺的水平就和正常水平几乎一样了。但是如果新的异性出现在玻璃屏后,雄鼠的多巴胺会立刻增长34%。

如果雄鼠的大脑里没有增加了的多巴胺的话,它对异性则没有兴趣,即使同在一个笼子里也懒得理睬它。如果给它注射多巴胺,它会立刻变得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对雌鼠大献殷勤,表现出百倍的热情,就像刚认识它一样,可见,一切都是多巴胺在作怪,而并不是新的雌鼠和原来的那个相比有什么特殊魅力,而是雄鼠大脑的生理结构使它觉得新鲜感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人类两性之间的爱情比老鼠的性欲要复杂得多,但是科学家发现人在性方面对新鲜感的渴求同样是与生俱来的,这个现象被称为“库里奇效应”,指的是对昔日的性伙伴丧失兴趣并拒绝与之交配,但对新结识的异性却兴趣盎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新厌旧”。抛开喜新厌旧现象中的道德因素不谈,这其实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形成的特征之一,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这个现象的名称来自于一个笑话。

据传说,美国第三十任(1923-1929)总统卡尔文·库里奇和夫人格蕾丝·库里奇一起参观政府的养殖厂,当总统夫人进入养鸡房的时候刚好看见一只公鸡在和母鸡交配,她好奇地问是不是公鸡每天都要交配一次,工作人员回答:“一天十几次吧。”于是她跟随从说:“请把这事儿告诉总统”。过了一会儿,总统也来到养鸡房,随从便遵照第一夫人的吩咐把那只公鸡的英雄壮举跟总统说了。总统问道:“每次都和同一只母鸡吗?”随从回答:“哦,不是的,每次都和一只新的母鸡”。总统点点头说:“请把这事儿告诉总统夫人”。

“库里奇效应”由此得名,指恋人双方对对方的性渴望随着时间而递减。在动物界,许多雄性动物能认出来已经交配过的异性,并拒绝与之再次交配。但此效应是否仅仅限于雄性动物呢?其实不然,雌雄两性皆有对新鲜感和多样化的渴望,但是其程度和背后的动机却不尽相同。研究显示雌性动物对陌生异性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喜欢与之调情,而对已经交配过的异性则没有那么大的兴致。

美国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于1972年发表了“父母的投资和性选择”一文,其中首次提出了“父母投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无论哪个物种,通常是在生儿育女的过程中投资较小的那个性别喜欢追求新鲜感和多样化,他们主动进攻,经常同时追求多个异性,对目标从不过分挑剔,希望尽量缩短追求的过程而达到交配的目的。他们的同性之间竞争激烈,较多侵略和冒险行为,平均寿命比异性短。此类动物在人类中是雄性,男人在生育的生理过程中除了需要贡献精子以外,不需要做其它事情,他们不需要怀孕、生产、哺乳,如果在一年当中有二十个性伙伴的话,他可以生育二十个子女,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可谓大获全胜,而女人在生育上面却投资巨大,无论有几个性伙伴一年也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所以追求数量对她们来讲毫无意义。特里弗斯的父母投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库里奇效应”的来源,大自然之手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给男人的大脑加进了由多巴胺调控的喜新厌旧的基因。

当然,也有一些物种雄性与雌性的角色刚好相反,雌性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投资较小,因此喜欢数量多而为期短的性冒险,而雄性却投资很大,所以非常挑剔,经常思前想后权衡再三才会选定一位性伙伴,比如瓣蹼鹬,摩门蟋蟀,蝈蝈儿,舞虻,海马等。在鸟类王国里,通常是雌鸟静卧在鸟巢中废寝忘食地孵蛋,雄鸟负责觅食和守卫家园,但瓣蹼鹬却打破了这一传统分工,孵蛋和育雏都是雄鸟的工作。瓣蹼鹬的雌鸟远比雄鸟艳丽多姿,羽毛由白、灰、红三色交织而成,体型也比雄鸟大,发情期间,会主动向雄鸟大献殷勤。

虽然库里奇效应多见于雄性动物,但不等于雌性动物对自己左挑右选的性伙伴一定就会从一而终。科学研究报告显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择偶策略上面都是多样化的,既有长期策略也有短期策略,也就是说从生物本性上来看,人类既不是天然的一夫一妻的动物,也不是毫无选择滥交的动物。女人也渴望性伙伴的多样化并拥有独特的短期择偶策略,男人重视的是数量,而女人重视的是质量,已选定性伴侣的女人会被其他男人的财富、才华、或者社会地位所吸引,因为这些特征意味着高质量的基因,女人选择短期性伙伴的实质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子孙后代挑选最好的基因。

男女在渴望性多样化的动机上的不同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美国布莱德利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施密特和全球118位科学家共同调查了六大洲、52个国家、13个岛屿的一万六千多人,其中包括北美、南美、西欧、东欧、南欧、中东、非洲、大洋洲、东南亚、东亚十个主要地区,最后用确凿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理论。

来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02/09/16295112_572353192.shtml

多巴胺作祟,基因决定TA花心?

武汉晨报

有种人特别爱出轨,有研究说与基因有关

“我对他痴心一片,付出所有,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我……你说这样的男人是不是有病啊!”

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有些人风流成性、私生活混乱,其实这是他们体内一种特别的多巴胺受体基因DRD4在作祟。此基因还与酗酒、赌瘾以及嗜好看恐怖电影等追求刺激行为的性格和喜好有关。

研究人员称,携带某种变异DRD4受体基因者发生不负责任的性生活的可能性更大,包括一夜情和出轨行为。携带爱追求惊悚刺激的基因变异体的人比未携带此基因变异体的人发生一夜情的可能性要高出两倍。

记者马梦娅 插图彭翠琳

名词解释:

多 巴胺(dopamine)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脑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 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 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猫猫,25岁,女,自由职业

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这一点我表示深深的同意。但我不能理解,为什么阿林在和我谈恋爱两个月之后就玩劈腿,而且对象不止一个?

我们同居两个月后,我从他的QQ空间里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疑似小三的女孩痕迹。费尽周折地调查清楚之后,我才明白,这个女孩是他从交友网站上认识的,他们已经发生过亲密关系了,对方并不知道他是有女友的。

阿林站在我面前苦苦哀求,说,他只是“找刺激”。我让他把交友网站打开,给我看看他的资料——我当时就惊呆了,他一直就在交友网站里泡妞,和许多女孩打情骂俏。我问他,是不是对她们真心?他说,也不是,就是好玩。如果我不喜欢,他就不跟她们来往了。

我 去他的朋友圈子里了解,才知道,他谈恋爱一直就是这样“好玩”。顶多和一个女孩要死要活地爱个小半年,就因为劈腿而分手,再和下一个“爱”下去……我觉得 这个男人太可怕了,简直是心理变态。我毅然从他家搬出来,但心里很不甘。当初我们恋爱,我感觉他是真心爱我啊,为什么才两个月,一切就变了?

心理学以为,很多男人喜欢不断结交新欢,也有其生理原因。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群中有一种特殊的人,即对多巴胺、后叶催产素等爱情激素“上瘾”的人。这样的人,一旦体内的后叶催产素等激素水平消退,就会通过另寻新欢再次获得刺激源,从而享受激素高分泌带来的极度愉悦兴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心、喜新厌旧的人。

小七,29岁,男,广告人

把菁菁追到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有一种很淡定的魔力,让身边很多男人为她着迷。24岁的她,相貌平平,工作也一般,但活泼可爱,机灵乖巧,让人有一种想保护她的感觉。但她在恋爱的一开始就“警告”过我:你掐不住我的。

恋 爱刚开始,我还觉得她乖乖的很单纯;但在我们谈恋爱一年之后,我发现她的暧昧事情特别多。比如,我出差期间,她和朋友在酒吧喝多了,陪伴她的不是姐妹,而 是陌生男人,我相信她说的“只是在江滩坐了一晚上吹风”之类的话。又比如,她总是收到示爱短信,还不止一条,都是深更半夜发的。她娇嗔地说,那人家喜欢 我,我能怎么办?我总不能不让人家发短信吧?她的理由总是让我语塞。

她过生日的那个晚上,我也是因为工作不在武汉,她说和朋友一起在KTV里庆生,我相信了。第二天,我跑去她家,想给她一个惊喜,却发现,她一夜没回。我疯了一样地找她,终于在一家宾馆楼下,看到她和一个男人走出来……

事后,她给我的解释是:喝多了,不由自主。轻描淡写地保证:再不会发生了。她的撒娇和道歉不疼不痒的,我没有再见她,临走之前,我骂她“稀烂”。她居然反骂我:你还没有资本稀烂!我气晕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爱情保鲜期仅有18个月。

神经内分泌学发现,男女爱情,是由大脑中的3种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激发出来的。当男女初次产生爱情时,这3种化学物质同时迸射而出,让人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激情亢奋、无比愉悦、欲罢不能。

但 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不会出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现象,而且,彼此注视的时间,会比当初少;拥抱的力度,会比当初小。这是为什么?由于随着时间的流 逝,人的机体内渐渐会对这3种化学物质,产生一种抗新鲜素的抗体;一段时间后,这3种化学物质的作用就会消失,男女之间的新鲜感会逐渐消失,随之代替的是 情感的交融。

三条判断Ta的花心

是否无药可救

真正靠谱的方法,是从细微处观察对方是否有花心的前兆。“花心”的人和道德有关,但假如深究其行为形成的原因会发现:他(她)在原生态家庭中的抚养人、父母亲对其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有关。

如果你身边的伴侣,是以下三种不靠谱的人,那么,还是早点撤,闪人吧!

1.心理不成熟的人:这类人通常会把婚姻对象当成自己的父母,因为心理没有长大,他们不遵循人与人相处的公平原则,在婚姻和恋爱中只想索取,不愿负责任。所以只要觉得不满,就会到婚姻之外寻找能关心他的人。

2.生来爱拈花惹草的人:这类人有人格缺陷,需要借着不断操纵、征服第三者,通过一次次外遇,来满足自己永远填不满、抓不住的欲望,获得心理与情欲上的刺激,暂时安抚心中不安的感觉。

3.情商高、稳定性差的人:情商高的人比较懂得关注别人的感受,无意间的一举一动会赢得异性的好感,所以特别有异性缘。但如果对方定力和稳定性不够,就容易坠入情网。

专家说:

个性有一定遗传倾向 道德问题和基因无关

记者马梦娅

受访者: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周晓宁

目 前,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多巴胺丰富的人就一定风流成性。在目前的医疗手段中,需要用复杂的仪器来测试一个人的多巴胺含量,也很难精准。如果说,就因为体内一 种元素作祟,花心的人可以为所欲为的话,这个社会就乱套了。药物可以改变和缓解疾病,但一定不能改变性格。个性是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的,但花心这件事,完全 就靠道德和人品来控制,风流成性的人不要利用伪科学,给自己制造借口。

欧美很多科学家也探讨过这个说法,但很多国外的医疗学者也认为,这可 能是药品商为了做广告的一种说法。人的大脑和基因是神秘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不能以一种元素就定义这个人的个性,我个人认为:“多巴胺丰富的人就花 心”这种说法可能是种玩笑,别让花心的人因此逃避责任。

来自cjmp.cnhan.com/whcb/html/2011-07/05/content_4849358.htm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